Use of Cookies

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facilitate and improve your online experience.

OK

鳴物(佛教樂器)

鳴物(佛教樂器)

寺中各種各樣的樂器統稱為鳴物。樂器在儀式中通常擔任為僧侶和其他與會者領路的角色。另外,它們也被用來標記時間的流逝,或表示活動中的變化和進程。

殿鐘(大殿鐘)

設置在本堂的鐘被稱為殿鐘。它代表儀式開始或召集參與者的鈴聲。僧人先以木槌輕敲,後逐漸加快,通常有三輪。第一輪結束表示本堂廳已準備就緒。第二輪結束表示所有的主禮僧侶都集聚本堂。第三輪結束表示主禮嘉賓已準備好進入本堂。

木魚

木魚是一種木制打擊樂器,呈雙魚相對的樣子。以一根裹著布的木棍敲打木魚發出聲響,用來保持誦經節奏。最初的木魚被稱為魚鼓或梆,它在禪宗的使用獨一無二。
僧堂的天頂上懸掛著魚鼓,僧眾敲擊它宣佈一餐的開始。木魚的形狀歸因於人們曾對魚的一種信仰。其雙眼總是睜著,由此認為它們無需休息。因此,僧侶們也應更勤奮地修行,而不是沉溺於睡眠中。最常見類型的木魚在其表面雕刻有魚鱗,魚身龍頭,口中含球。

鏧子(碗鈴)

鏧子是一種由青銅製成的碗狀鐘,其底部坐於褥上。敲鐘的人以一根裹著布的棍子“撥”。鏧子分為兩種:大鏧和小鏧。在誦經過程中控制不同的音調。鏧子如同音叉一般,它們也是佛經誦經的開始和結束的信號。

手鏧(手持碗鈴)

手鏧(有時亦稱引鏧),由黃銅或其他金屬製成的小型便攜碗鈴,通常固定在把手上。響鈴的人用金屬或木制的打擊器敲擊。手鏧是用來指引主祭隊伍後退,或表示跪拜開始。在曹洞宗的儀式中,敲鐘的兩人使用不同音階的手鏧。

木板與太鼓

木板安裝於寺中建築群的各個角落,包括法堂,僧堂和庫裡(廚房)。僧侶第一次來到山門修行時,首先使用木槌敲打木板。此外,木板也被用於確認寺中各處的僧侶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舉行儀式。太鼓則用來標記時間的流逝或活動的開始。在一種祈福儀式中,就是由一人敲鼓保持誦經的節奏而不是木魚。

在曹洞宗的傳統中,鳴器(鳴物)是極為重要的。因此,對所有的曹洞宗僧侶來說,謹慎持重地敲響鳴器也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。當你參加佛教儀式時,請著意樂器的聲音,每個聲音都有其特殊的涵義。


殿鐘/木板/太鼓

Page TOP